隨著“80后”父母和高收入家庭的出現(xiàn),客戶對保姆的要求越來越高。“會講普通話、懂點電腦,這樣的保姆我愿意出雙倍工資。”昨天,一位雇主在南昌市人才市場外無奈地說。
八成家政人員只會說本地話
今年50歲的吳阿姨三年前從豐城到南昌市區(qū)做了保姆,在南昌萬科四季花城一戶人家照顧出生不久的孩子。因為做事麻利、勤快,雇主非常滿意,月工資一路漲到了1600元。
去年9月,雇主的孩子開始上幼兒園。“老師說我要學普通話,不能滿口豐城調(diào)兒!”孩子無意間冒出的一句話,讓吳阿姨面臨失業(yè)危機。
“保姆平時說的豐城話嚴重影響了孩子的發(fā)音。”雇主給吳阿姨提出了一個要求,當孩子的面說普通話。吳阿姨口音很難改變,最后變成了“南昌味兒的普通話”。為了不影響孩子的發(fā)展,雇主最后決定辭退吳阿姨。
據(jù)南昌市人才流動服務中心最新調(diào)查數(shù)據(jù),目前在南昌從事家政服務的5萬多人,超過八成只會使用方言。
會講普通話待遇不一樣
家住紅谷灘的劉女士,最近一直在南昌各家政市場轉(zhuǎn)悠。她想物色一個可以照顧家中重病老人,并且能陪老人聊天的住家保姆,然而一直沒有合意的。
“必須會普通話,這一點是前提。”劉女士說,自己在南昌某高校工作,家里的兩個老人都是北方人,聽不懂南昌話。
記者今天從南昌幾家較有規(guī)模的家政公司發(fā)現(xiàn),不少市民在選擇保姆,特別是要帶小孩的保姆時,一要看個人形象,其次還要聽口音。東湖區(qū)一家政公司負責人楊經(jīng)理說,他們在推薦保姆時,也會考慮到顧客對口音方面的要求,一般來說,口音不是很重的介紹去帶小孩,待遇較好。而口音重的,就介紹去做家務或打掃衛(wèi)生,收入幾乎只有前者的一半。
培訓新一代保姆
隨著“80后”父母和高收入家庭的出現(xiàn),客戶對保姆的要求越來越高。“這些人群不滿足于請來的保姆只懂得搞衛(wèi)生、洗衣、做飯,還要求她們既能用心于廚房,又能進得了書房,希望她們能在主人繁忙時,給孩子查作業(yè)交流,幫助用電腦打字等等。”
南昌市家政服務中心一位負責人表示,為促進再就業(yè),目前正在組織幾批新的保姆進行崗前培訓。“培訓內(nèi)容包括熟悉各地的風土人情、飲食習慣,練習普通話以及學做各種菜和面食,另外還有專門的心理素質(zhì)培訓!